乐鱼体育 官方平台-鏖战五局,曙光先锋终于率先晋级,评论席掌声连连
9月20日,美国知名抄袭监测网站Plagiarism Watch通过国际知名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中文名:艾普蕾)iPlagiarism顺藤摸瓜,发现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一个巴西SCI杂志(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大量中国大陆医生的论文投到了这个巴西期刊,占该期刊发表论文总量的54.901%。2015年,该刊中国学者文章达到了1605篇,比例更是高达78.1%。
这条新闻所暴露的医学界乱象,还是要从国内医生的职称评级制度说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来,论文日益成为评判科研机构、高校乃至医院的最为重要的标尺,甚至到了“唯论文论英雄”的程度。
目前在中国,医生晋升职称有三个考核标准:临床、教学和科研。评审时临床、教学大家得到的分值都差不多,能拉开差距的就是科研。科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的论文,一部分是承担的科研项目。而申请项目时又要看你发表的论文,论文多就容易申请到课题;你申请到的课题多,发论文的几率就高。所以说到底,最重要的指标还是论文。无论是评审专家还是被评估方,都非常重视评价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被引用数,而不是其对科学发展的实质影响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总之,都是在数数。
可现实是,医生每天都要忙成狗,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论文。而且在国内,科研任务和临床工作被混为一谈,一些临床能力一般的医师,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就晋级专家行列,但许多临床经验丰富和技术精湛的医生由于论文未达所谓指标,还顶着主治医生的头衔原地踏步。因为唯论文的导向,许多医生不得不走捷径,论文代写甚至抄袭造假的现象就出现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味地指责医生是不合理的,医生也不应该为制度的问题背锅。
好在10月25日,我们从人社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了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曙光。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医务人员职称制度的改革规划:
一是突出医风医德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坚持把职业道德放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评价的首位。
二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该搞科研的就重视学术水平,该更加重视临床技术的就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李忠强调。例如,针对基层的医务人员,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一些诊治专题报告或病案分析报告的形式更能反映专业能力,这些就能够用来替代相应的论文的要求。李忠还建议,可以考虑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的质量,淡化论文的数量要求,以免“一刀切”的做法。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惩戒机制。在职称申报评审中注意建立职称申报诚信档案,同时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于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取得的专业技术职称,予以撤销。
“下一步,人社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标准,切实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让医务人员真正回归其应该从事的领域。”李忠强调,其基本原则是该以看病为主的医生注重考察实践能力,该以科研为主的医生就更加重视考察学术水平。
小编说:
虽说饭要一口一口吃,医疗改革要一步一步来,但是对于国内医生职称的改革,我们也希望能从如今的提上日程到早日落到实处。
————————END————————
素材来自搜狐新闻及人社部官网
郑州卫生监督编辑配图发布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